浅析中国的对外反倾销新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世界市场趋于饱和,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维护本国产业安全,反倾销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国对外反倾销现状及影响
虽然我国对外的第一次反倾销调查的时间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而且提起反倾销调查的案件数量也要少于欧美等国,但近年来我国对外反倾销法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加大了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力度,进一步维护了我国产业安全。
我国对外经贸合作部于1997年12月10日公告正式对原产于美国、加拿大、韩国的新闻纸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标志着我国由被动挨打转向主动出击。从那时起截至2010年12月,我国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已有67起。
从我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可以看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由于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减少,进口产品总额不断扩大,外国商品对华倾销不断增多,国内产业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国内产业运用反倾销保护产业安全的案件日渐增多。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反倾销发起国,仅居印度和美国之后。现阶段我国对外反倾销案件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对外发起反倾销的国家相对集中。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的资料统计,从1997年至2010年,我国对外发起的67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案件中,美国涉案最多,高达36起,约占54%。其次是韩国34起,约占51%,第三是日本31起,约占46%。此外,欧盟15起,中国台湾13起,俄罗斯11起,新加坡7起,印度6起,泰国5起。我国在入世之前与韩国和日本的贸易往来多于其他国家,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案件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因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化工等产业比我国更有优势,则大量存在其相关企业以倾销形式侵占我国市场现象。
第二,对外反倾销产业结构单一。从产业的统计分析,我国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案件中涉及化工、钢铁、轻工、纺织、电子、农产品等多个行业,但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发起反倾销的案件超过三分之二。我国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这符合世界反倾销化工产品集中度高的潮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进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化工产品进口增长仍保持较快速度;化工产品具有明确的分子式,在认定中比其他产品更容易,为我国产业调查局立案调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国内化工产业受到倾销危害时,相关企业更容易联合提起诉讼申请。
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战中重要的救济途径,在各国广泛使用。但由于反倾销措施使用将降低进口竞争力,有助于国内企业发展,但容易出现国内行业垄断现象,国内消费者利益遭受损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995)、盖拉维(Gallaway,1999)等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总体福利效应,发现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给美国造成了巨额福利损失。①因此,我国对外反倾销对我国贸易发展有何影响,谁会是真正的受益方,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我国对外反倾销的产品多以化工原料为主,用该原料生产的下游产品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而对我国的消费者来说将要以更高的价格获得现有商品,不利于我国拉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实施。征收反倾销税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因此需要各方面进行协调与权衡,从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以及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角度考虑,抵制外国产品倾销是利大于弊的,也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